目前分類:財經見解 (160)
- Jan 25 Sat 2025 08:09
市場分析114.1.22(以台積電為例)
- Jan 15 Wed 2025 14:37
市場情緒(過度自信篇)
極端情緒,若說鐘擺的一端是「恐懼」,另一側就是「過度自信」
與前者最大的差異,是人因不可逆的天性,造成自大的頻次與程度超乎想像
換句話說,所有的失敗都涉及過度自信,只是多數人沒有清楚意識到
人的主觀意識會朝極端偏移與強固,直至崩毀然後反轉
當行為與價值觀發生衝突,會嘗試改變信念,降低認知失調帶來的不適
資訊累積的過程中,能力提升的界限趕不上信心膨脹的速度,造成過度自信的心理與行為:
「令人即使在不該行動時,也採取行動」
「知道」不等於「懂」,跟「做到」也有實質上的區別,時下大眾的通病在於:徒具空洞抱負與幻想,缺乏務實行動
科技創新助長自信(尊)型塑,忽略社會菁英比例(不超過5%),在競逐中失勢,尤以自卑者為最
進入市場不能只想著穩贏,而該思考萬一誤判局勢,是否有備案能助自己脫離險境
- Dec 24 Tue 2024 12:02
市場情緒(恐懼篇)
恐懼,是種極端情緒,非常人能意會言傳
倘市場仍有不少人秉持「危機入市」的論述,就絕不是極端時刻
真正的恐懼,是處於絕望,且毫無生機的深淵
就算有錢,也不想投入;就算有膽,也不敢去借
以此審視,95%以上的投資人未曾經歷真正的心智煎熬,將來定會遇無法承受之苦
市場獲利的情況有兩種:(1)實際存在的預期,(2)刻意捏造的恐懼
人會因恐懼而變得短視,錯過改變與開創的機會
無法突破對價格的恐懼,就不能創造對價值的想像,反而會因逃避而成為既定事實
人生的三大挑戰:放棄的誘惑、憂慮與恐懼、現實的阻礙
切勿為超出能力範疇的事物,感到無謂的憂慮或恐懼
後悔的保存期限比恐懼還長,盡早面對恐懼,而非遞延後悔
紀律能封印恐懼,唯一的破口是無知
不安和恐懼屬於情緒反應,而勇氣是行為決斷
毫無畏懼即是無知,真正的勇氣是即使面對恐懼,仍能採取行動克服困難
人很難捨棄熟悉的事物,與其面對未知的恐懼,寧可擁抱既存的苦痛
一旦意識到「只要努力就可避免恐懼」,便能正確地理解現實
乘勢為「智」、等待為「仁」、逆行為「勇」,能在敗戰低谷(恐懼)買進並持有,才真有本事!
- Nov 30 Sat 2024 08:28
113年第三季投資報告
- Nov 15 Fri 2024 17:44
市場情緒(自我懷疑篇)
貪婪篇:
https://www.jkforum.net/thread-19497098-1-1.html
論及市場情緒,若有人以為貪婪的對立面是恐懼,代表對人性的認知略淺,尚不具備成為贏家的條件
當市場走勢與期望相反,投資人立即的反應是:
1.發生什麼事!
2.為何會這樣?
3.該如何處置?
以上,統稱為「自我懷疑」,是不可逆的人性,也是一種抵禦機制
- Nov 02 Sat 2024 10:27
市場情緒(貪婪篇)
因應近期指數處於高檔,有關市場情緒的連載論述,先從「貪婪」談起
這是個眾所皆知的人性特點,不解的是:幾乎每個人都不認為自己當下的行為,屬於貪婪
無法規避貪婪的主因,是唯恐錯過看似即將來臨的財富
潛在收益愈大,引發的貪婪促使人趨之若鶩,忽略危機
投資人的行為若偏離現實常軌,很可能走在另一條鋼索上,成為賭局唯一的傻子
樂觀的輿論正是投機的催化劑,「貪婪」與「缺乏警覺」將使泡沫得以擴張
- Oct 07 Mon 2024 13:42
觀察、思考、行動
引述福爾摩斯對華生說的一段話:
你只是看,卻沒在觀察;你只有聽,卻不曾思考。
若要再加一句,我會說:你只是講,卻怠於行動。
(上述的"你",未指特定人)
多數人生活在認知盲區,得過且過
應付日常倒還可以,一旦較量,就會像甲午戰爭的滿清,慘敗
投資就是一場跟市場與自我的較量,對手是人
極多數也僅是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哪來這麼多教主、股神、先知!?
真正的高手,從不招搖;正確地說,是毋須張揚
- Oct 01 Tue 2024 20:00
應對投資風險(不確定性篇)
歷史即後見之明,唯一肯定的是,所有事件在當時都不確定。
人類行為是不確定因素的起源,回應改變的方式往往偏離邏輯,任由情緒主導。
儘管不確定心理有損市場效率,卻是商業領域最強大的力量。
成功的關鍵是平衡短/長期思維,管理可預期風險,保留應對意外的彈性。
風險評估主要基於認知與經驗(理性),而市場情緒與波動涉及不確定性(心理)。
投資人總高估自己對事物的理解程度,錯估潛藏的不確定性及風險。
面對不確定性極高的局勢,分析能力固然重要,實際驗證更關鍵。
與其預測,不如專注恆常的行為,才能在未知中獲得滿足與成就。
世界有其運作機制,不要逆著它走。
以人工智慧(AI)為例,儘管取代人力的論述甚囂塵上,然其無法反思人性,對不確定性的淺薄認知與理解將成「破口」。
同理,未能擬訂計畫、修正執行、精進傳承的投資人,注定被市場波動/情緒吞噬。
培養廣泛興趣、探索事物本質、習於獨立思考、匯聚不變真理,才能在複雜的環境裡,活得像人。
- Sep 11 Wed 2024 06:28
應對投資風險(機運篇)
「據台彩官網指出,大樂透中頭獎機率約1/1398萬」
這不意味著,購足鉅量者定能獲獎,而是總有人受機運親睞。
關鍵是何時(When)? 與如何(How)?
運氣是一種應對機制,解釋無法以邏輯或理性說明的事。
成功是由自身價值和運氣堆砌,其比例會影響實現機率,但無法直接推演出結果。
然而,一旦運氣是決定成果的重要因素,即不具備持續/再現性。
一味仰仗奇蹟,怠於務實累積;靠運氣獲得的,終究會憑實力還回去。
失敗,技不如人;成功,機運使然。
既不全是天賦和努力,也不盡是關鍵時刻的理性選擇,純屬一系列矛盾(優劣)中做出艱難且正確的抉擇。
幸運,總是發生在機會與準備匯聚之處,需立於實力與謀略之上,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習得正確的思維、價值觀與行為模式,金融操作將不像賭博只靠運氣,轉化為嚴謹的投資形式。
以樂透為例,只要樣本數夠大,就能增加機運降臨的頻次。
以投資而論,維持流動性不減,將可提高市場存續的機率。
秉持「周期」的大局觀,先選擇、再行動、三檢視,然後重複執行。
人生或許不過百載,倘策略與機制驗證可行,傳承即是延續。
- Aug 31 Sat 2024 08:29
113年第二季投資報告
- Jul 29 Mon 2024 14:12
應對投資風險(勝率篇)
事態發展是由一系列隨機事件組成的連鎖,擁有不同的發生機率,所有可能性都將匯聚,形成不可逆的結果
常人眼中的機率,對特定人士而言,卻是必然的勝率
以思考維度(0~5維:焦點、線性、全面、空間、分時、機率)論,低階認知無法跨級抗衡
對勝率的理解愈深刻,將擁有更多優勢佔據資源;所謂的不可逆,其實可逆
- Jun 01 Sat 2024 10:26
113年第一季投資報告
- May 01 Wed 2024 12:16
應對投資風險(人性篇)
紀律篇:
https://www.jkforum.net/p/home.php?mod=space&uid=2729814&do=blog&id=1697417
資本篇:
https://www.jkforum.net/p/home.php?mod=space&uid=2729814&do=blog&id=1699247
不了解人性,就無法理解市場,成功的關鍵是對「人性」心理抗衡的認知!
市場的參與者是「人」,對趨勢或價值/格的判斷也因其所知的深淺,而有不同
- Apr 19 Fri 2024 12:17
應對投資風險(資本篇)
紀律篇:
https://www.jkforum.net/p/home.php?mod=space&uid=2729814&do=blog&id=1697417
前美國防部長被問及有關的證據時,對事件的分類有以下見解:
1.已知的已知:人們知道自己知道
2.已知的未知:人們知道自己不知道
3.未知的未知:人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若說紀律是針對已知的落實執行,資本配置就是防範未知
資本=資產+金融,其配置與轉換在投資策略中極為重要,取決於三個變數:收益,風險,個人偏好
潛在收益愈大,引發的貪婪促使人趨之若鶩,忽略危機
投資風險愈高,衍生的恐懼迫使人規避退卻,漠視溢酬
投資人無法掌握最佳的進出場時機,但可控制虧損幅度與流動性,以時間換取重大勝利的機會
這有賴於良好的買賣機制,規避巨幅虧損的致命打擊外,擁有高流動性資金亦有助於信用創造
所謂時間/周期的現實認知,就是場內人的耐力比拚,贏者全拿
真正的風險,是永久虧損的可能性;市場存活的最重要法則,不是嚴守停損,而是資本配置
停損,是對思慮不周與策略失當的懺悔,雖可取,但不能視為常態
頻繁為之將徒增投資成本,與其如此,應強化價值評估的精度,與資金控管的效度
凡沒有能力實踐1年期以上的投資預測與規劃,即便短暫獲利仍應視為運氣或偶然,財富終將回歸市場
- Apr 12 Fri 2024 12:53
應對投資風險(紀律篇)
- Mar 30 Sat 2024 15:56
112年第四季投資報告
- Mar 21 Thu 2024 19:40
市場分析2024.3.21
2021年始,隨著職場角色轉換(勞方→資方),基於市場理解,有以下啟發:
1.價值觀點應彈性修正,既節約成本(人際、買賣、認知),亦讓獲利奔跑
2.辨識市場雜訊與無謂人際,切勿浪費時間(生命)在與願景無關事物
3.勞方僅享受有限度的自由,資方卻擁有更寬廣的視野
4.一旦投資標的或策略廣為人知,潛在溢酬將趨近於無
5.即便正確,真相卻有可能遲不彰顯
以製鞋業為例,回顧2023年9月,幾乎所有人都推薦豐泰(9910),惟我獨選寶成(9904)
原因很簡單:股價低於淨值(安全邊際),每股自由現金趨近10元(銀彈充足),而豐泰溢價太高!
迄2024年3月,市場以豐厚報酬證明我的觀點,也反諷聽信市場消息的投資人
謊言之所以可信,因其帶有真實成分
任何時刻,當下的論述均有一定依據,所言不假
不過,這不足以解釋未來周期趨勢,只能判斷近期市場意圖
投資人想的是「利」,資方圖的是「本」
現在搶購ETF的人是否了解商品屬性、價值主張、獲利結構、商業模式?
若全不懂,哪來的自信認為天上會掉下餡餅!?
- Feb 07 Wed 2024 16:12
市場分析113.2.5(以台積電為例)
- Feb 03 Sat 2024 09:26
【理財版年度盛典】財務自由四部曲「贏家實戰」113年2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