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認為一個從股市賺了幾百億美元的人,會怎麼教他的小孩理財呢?答案是:「買進並長期持有指數型基金!」

這個人是巴菲特。他自己畢生以管理錢來賺錢,可是他的小孩沒半個對這有興趣。兩個兒子一個去種田,一個做音樂人,就是沒有人要做專業投資者來接班。因此巴菲特在分配完財產後,特別叮嚀子女,用長期持有股票指數型基金這方法,來維持物質生活的滋潤。

最早提出並實踐這個理論的不是巴菲特,而是先鋒基金公司的創辦者約翰.柏格。他的論點很簡單,股市長期是上漲的,且漲幅超過其它工具,但交易的成本很高,買賣的費用會把獲利吃掉,所以要長期持有;此外,選股很困難,沒有人可以持續選到飆股。基於這幾點,柏格先生推出了指數型基金,讓一般投資人都可以實踐這個策略。

這論述受到專業投資界的嚴厲抨擊,該策略否定了他們的專業價值,特別是被我們稱為法人的專業投資機構。因為經驗豐富的法人投資者有機會挑選他們認為會超越平均水準的策略和經理人,並有能力去蕪存菁的組合避險基金,利用賺取豐厚的利潤,彌補那些付給他們額外費用的客戶。

對於這個反駁,《投資終極戰》作者查爾斯.艾利斯詳盡地說明柏格的3個論點,特別是專業投資者無法獲勝的原因:

一、法人可以領先大盤的理論是,市場的交易機會不是公平地提供給所有投資者,因此專業投資者能藉由深入研究更好的交易系統,來打敗大盤(其他投資人的總和)。然而現在的金融市場基金選項愈來愈多,各種研究分析資訊也充斥在市場,或許這個交易贏了,但這些微的領先會在其它交易中,被其他同樣努力、同樣優秀的專業投資者超越。更慘的是,愈勤奮,就會做愈多交易,也就是讓投資人付出愈多交易手續費、稅金。結果就把得來不易的優勢給犧牲掉,就算選股有領先也沒用。

二、股市長期投資要賺很大,重點之一是利用複利的力量。假如相同的毛利率,可是營業成本能少1%,等於就是淨利多1%。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1%,在長期投資中年復一年的複利,就會對最後的報酬率產生倍數的影響。因此所有長期投資,都很看重這個成本。指數型基金一來向投資人收的管理費低,二來基金本身的周轉率低、付出去的手續費也低,因此成本架構遠遠勝出積極管理的基金。

三、至於爭論最多的選股,其實從台灣的股王歷史,就能看出端倪。產業會有循環,公司的經營也會有變化,這家公司今年很好,這一季的獲利創新高,接下來呢?昨日股王落難套牢無數人,明日股王卻無人知。用指數型基金來投資,就能繞過選股、調整持股這個難題。

長期投資除了讓小孩學到儲蓄之外,每年看著股數跟配息金額的增加,會很明顯感受到累積與複利的力量,這個教育的價值會比金錢的報酬更高。這一類的懶人投資術,建議對股市懷有憧憬,卻沒有專業與膽識的人列入考量選項。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長期投資 複利
    全站熱搜

    天國之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