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什麼每次企圖改變人生卻是一場空?人們只想在結構裡「除錯」,但走向無止境的緊張與抗拒循環,從沒想過可以創造新的思維框架。
除了解決問題外,更要改變行為!
「解決問題」與「創造」不同 ,現下的教育體制主張不符期待的狀況為「有問題」,卻讓人陷入「來回擺盪」的結構;嘗試改變思維朝可創造結果的方向前進,最小阻力之路所增益的不只是成功的可能性,也提升人們對其的正確認知與期待。
![最小阻力之路1.jpg 最小阻力之路1.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ewsnewsn/1693223502-884252493-g_n.jpg)
突破思維發想:
1.找出決定人生的潛藏結構並嘗試改變,就能創造符合期待的未來。
2.解決問題僅能舒緩現狀,很少能夠達到最後的成就。
3.持恆的自律所憑恃的並非意志力,而是策略性選擇。
4.任何具創造取向的組織,都必須具備「互信」與「主動學習」這兩項特質。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