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股神巴菲特採用的「價值投資」法成為諸多投資人學習的榜樣,但許多人用此方法投資之後,才發現問題重重。到底這種「在低價時買進好公司的股票,在高價時賣出」的投資方式,會遇到怎樣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

一、財報資訊的時間差:

依照現行的規範,每個月的10號,公司都要公佈上個月的營收。雖然我們常可以從中找到營收持續成長的公司,但營收的增加不等於盈餘的增加(這是顯而易見的盲點)。而盈餘以及毛利的公佈,卻要等到當季結束後的第45天,也就是季報出來時才看得到。對於佔台股大多數的散戶而言,想要「即時」掌握公司的盈餘數字,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二、景氣循環股的低本益比迷思:

許多人心目中價值投資,是用便宜的價格買進穩定獲利的公司。而所謂的便宜就是用低本益比(PE ratio:比如公司市價50,去年賺5元,本益比即為10,代表若公司維持這樣的獲利能力,10年就可以把你投入的本金賺回來)來衡量。但問題是,許多公司的因產業特性(如面板、Dram、鋼鐵等)不同,獲利能力呈現規律,但週期性不等的循環。這造成許多投資人在低本益比(公司賺很多,股價相對不高)時搶進這些公司後,卻因為產業無法維持穩定成長而套牢。

三、競爭者的割喉戰:

公司要賺錢,除了本身有卓越的產品之外,能否與競爭對象做出區隔也是重要的原因。有些公司賺錢之後,開始有後進的公司挖角、用同樣的製程、設備低價搶單,造成公司不是跟著降價,就是放棄低毛利的單,結果便是營收減少,或毛利大量流失,這樣的現象近幾年常在台灣與大陸的電子業看到。

四、進出場時機點難以掌握:

許多人覺得價值投資不容易實行的地方,在於很難掌握股票的進出場點。即便找到好公司,也等到股價大跌了,但常常進場後才發現,即使在相對便宜的價格買進,股價可能還是會再跌一大段,讓人面臨套牢是否出場的難題。

綜上所述,首先是「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表現」,即便過去的經營績效良好,若未來的營運走下坡,股價也會跟著出問題;若只用「過去」的資料評價股票,將難以應付「未來」企業的營運變化。再者財報等公開資訊的可靠度,涉及公司的誠信問題。最後價值投資的進出場點問題,考驗的更是投資智慧與心臟強度。因此,建議投資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來突破價值投資的障礙:

一、加入產業/公司未來預估:

多數人習慣以過去的資料來評價股價,如盈餘、股價淨值等,卻忽略了公司未來經營的前景。投資人若找到不錯的股票,除了年報外,還可以進一步從研究報告、新聞、法說等資料,評估一下未來1-2年公司的經營方針與可能對收益造成之影響。若發現整個產業的趨勢往上,公司的營運也能成長,低檔買進將可提高獲利(正報酬)機率。

二、尋找相對穩健的產業/公司:

若投資朋友較難做產業未來趨勢評估,也可以找產業已經在平原期,經營相對穩健的公司,如傳產業。提供兩個參考標準供投資人參考:1.每年本業都能獲利。2.每年EPS都能呈現正值。代表公司受到景氣變化的影響不大,且產業本質上也能經得起外在的考驗。

三、區分景氣循環股、高峰平原股與成長股:

對於價值型投資人來說,在進場前就要先區分公司經營的特性,是經營景氣是循環股、高峰平原股還是成長股?區分的方式可以從營收、毛利率、盈餘三者來看。若三者呈現3~5年一個高低峰的循環,大抵就是景氣循環股;而三者呈現穩定箱型起伏的就是高峰平原股;持續成長的就是成長股。在進場的時機點上,景氣循環股是在大賠或是高本益比時進場(注意股價水位),高峰平原股是在低本益比時進場,成長股則是價格回檔時進場。

四、危機入市,用存股票的心態進場:

許多人是用投機的心理在投資,希望買進之後馬上就可以獲利,因此進場的時候很難忍受虧損,即便選對股票用便宜的價格進場,也無法認同股價的持續或理性下跌。因此,價值投資人需要建立「買股票」即是「存定存」的心態。當股價下跌到可以投資的區間時,可以用「定期定額」或「定期不定額」的方式存股。

每個投資方式都有其優勢與限制,很多人無法用價值投資賺錢,就是卡在它的限制。相信透過對未來產業的預估、區分產業特性、調整存股心態等,對於想透過價值投資賺錢的朋友將更能得心應手,在股市中獲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國之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