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年前某外商銀行公布個人財務健檢調查結果,受訪者平均期望的「理想」退休存款,竟高達7800萬元,這是一般人窮其一生都賺不到的錢,卻期望退休後能有這些錢可以花,盲從的媒體也一窩蜂起哄討論這個議題,不禁感嘆媒體治國下無知的民眾竟自以為安居樂業,彷如歐豬五國-希臘的翻版。

※到底需要多少錢才夠?

先看看退休後擁有7800萬之前必須要先付出何種代價,以及隨後可獲得怎樣的生活吧。若以25歲開始工作到65歲,要年所得195萬,四十年不吃不喝才能存到7800萬(我相信台灣95%的家庭做不到),而退休後到85歲壽終正寢有二十年,平均一個月可花32.5萬(這未免也太奢侈了吧)。顯然多數民眾並沒有很認真思考退休的問題,不夠專業、客觀的媒體竟將之囫圇示眾,炒作、煽動意味濃厚。

接下來,我們用客觀的角度來思考解決方案。以歐美國家為例,所得替代率規劃以退休當時每月薪資的七成來計算生活所需費用。這是考量退休生活負擔較輕、欲望較低等因素,同時涵蓋醫療與照護費用所獲得之均值。套用台灣的生活水準,儘管退休需要些儲蓄以應生活必需與不時之需,但也不至於要存幾千萬,這樣只會讓退休規劃變得遙不可及而放棄,退休後將會是一場災難的開始。

以下提供個人對於退休所需金額的一些看法

金額:1000萬,提領230萬做為三年生活費用,餘770萬投資年化報酬率10%的商品(為期三年),終值可得1001萬,以此循環運用。其中,230萬可切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投入無風險商品孳息,若每月花費控制在5萬元,可獲的10個月的獲利緩衝空間。

退休後要過的日子基本上是先求溫飽再依個人所得能力階段性提升生活品質。之所以在前述說明負擔減輕,是基於一般狀況下退休應該是有房子住而且貸款還清了、孩子也長大獨立了,扣去這二大開銷日常的生活費其實不高。此外,年紀大了飲食生活都會節制,享受人生亦不一定要高消費,支出費用將可隨生活欲望適度調整。

※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工作是為了賺錢生活,不會管理錢的人永遠嫌錢不夠用,會管理錢的人則用錢去賺更多的錢。百分之八十的上班族賺錢的能力都差不多,主要差異在於存錢的能力。很多人以為存錢就是要勒緊褲帶過苦日子,理財就是要記流水帳,其實是錯的,只要做有計畫的消費,減少非必要性的支出,錢自然就存下來了。

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是先設定目標,再擬定計畫,最後是執行。沒有目標的行動是盲目的,計畫很容易半途而廢;有目標而沒有行動也是空談,永遠到不了目的地。人生每個階段有不同的目標,初期可能是第一桶金(公認是100萬),再來就是買一輛車子、一間房子,其中有人可能會計畫圓夢(創業、旅遊),最後就是退休。不論目標是否繁複、困難,切記不要好高騖遠,可藉由逐步達成的短期目標讓自己有成就感,蓄積成功的能量朝中、長期目標邁進。

※你(妳)花錢用過腦嗎?

一般人有個通病,就是口袋的錢怎樣都留不住,所以常聽到「月光族」、「復活節」、「啃老族」等現代名詞。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2010年歐洲債務危機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生活在該兩大經濟體的人民不懂得將生產所得利用儲蓄孳息,反而積極消費,一旦斷炊了就極容易造成骨牌效應,催生了百年難得一件的金融危機。隨著時代的演進,不勞而獲的觀念已逐步侵蝕中國人「積糧防饑」的傳統思想,妄想自己天賦異稟,或是奇遇不斷,致一連串錯誤的決策延宕短、中、長期目標的實現。

強迫儲蓄是一切投資行為的開端,盡可能地將不必要的花費省下,消極者可以將資金放在銀行轉取無風險報酬,積極者可以依風險承受度購買基金、有價證卷或房地產等。至於風險如何評估、管控,這是一門顯學、是一門藝術,在此不另加贅述。每一筆消費都要養成習慣透過思考來下決策,該行為通常只需0.1秒即可完成,看似簡單,其實這是經驗的累積。千萬不要以為買本書「我是有錢人」就會變成有錢人,也不要相信雜誌封面故事「小資女權證賺一百萬」這一類的狗屁不通的道理,那只是百中選一的成功案例,甚至是杜撰的。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看完本篇如果還沒萌生脫離既有財務思想窠臼的想法,我只能說你(妳)是屬於中低下階層的一般人罷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財商FQ 理財 退休
    全站熱搜

    天國之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