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四低常態時代」.jpg

台灣未來將進入「四低常態時代」,也就是「低利率、低成長、低所得、低就業」的社會型態,投資人應當提高警覺,及早規劃,避免重蹈日本失落20年之困境

自2008全球發生罕見的金融風暴以來,各項榮景主要是靠寬鬆貨幣政策所釋出的資金堆砌而成,不過該刺激效用卻逐步遞減,迄今似乎已無法再度帶動另一波經濟成長。這突顯了即使資金寬鬆,但若無法精準投資、間接帶動薪資成長、刺激民眾消費等,對實質經濟動力並無法產生任何正面且長遠的效益。

台灣目前在央行降息趨勢下,郵局一年期定存利率降至1.12%,銀行一年期定存也跌破1.2%。此外,主計處表示2015年民眾經常性月薪資平均為3萬8,716元,與2000年3萬3,953元相較,平均一年漲幅不到1%,與今年(2016年)預估經濟成長率1.47%、2月失業率3.95%等不成正比。

有鑒於即將面臨「四低常態時代」,若能在投資理財的策略上做一些小調整,不但可以打敗低利率,餘三低風險亦可同步因應。作法很簡單,在於是否能夠運用資產配置觀念妥善分配手頭資產,分述如后:

一、穩中求勝,占比40%。

這部分可以買定存、保險、全球型債券等產品,著重於保本以及穩定收益。

二、追求獲益,占比30%。

這部分以投資有價證劵型產品為主,但必須透過嚴謹的評價機制,並分批進場(至少3次),以分散市場波動風險。投資市場範圍可包括個別股票,或是全球股票型基金等長期趨勢成長之標的。

三、危機入市,占比30%。

這部分資金大多數時間以現金持有,或可轉入流動性高的金融商品(如定存),等到出現全球性金融股市大暴跌時,再分批進場布局相關價值浮現之金融商品,發揮低檔布局效果,等待資產價值回穩所獲得之超額報酬。不過,投資人必須具備趨勢與資產價值研判的能力,避免在錯誤的時機點買到劣質金融商品,造成避險資金無法發揮因有之功用,財富銳減。

上述三點簡言之就是「資產配置」。該作法雖謂之簡單,但難處在於個人能否落實紀律控管。由於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性大、商品種類繁多,更適合以多元資產組合來因應複雜的市場環境,同時也可以在「四低常態時代」困境下處之泰然。

arrow
arrow

    天國之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