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請就以下案例試想:一位厭倦職場紛擾、企圖轉型的支薪階級,在浸染於雜誌、電視上諸位投資達人分享成功的經驗後,如法泡製地想從股市賺一點生活費,也不排除在績效良好的前提下轉型為專業投資人。因此他每天晚上做功課選股,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都用上了,一早起床看財經報紙、電視股市分析,然後盯盤下單,收盤後第四台老師的解盤他都勤抄筆記,比上班還要認真。但是,怎麼賺不到錢。
「菜販專買低價股,晉身億萬富翁」、「明牌自己找!穩賺十倍投資法」、「不買飆股,年均獲利40%」、「投資基金350萬變1億」。這些都是從坊間雜誌中隨手取樣的幾篇文章,標題是不是都很聳動、很吸引人,簡直就是告訴你:trust me, you can make it,孰不知這只是媒體操作的第一要件:吸睛的標題,讓人有繼續閱讀的誘因。
上述故事或許是真的,但也只是幾百萬投資人中的極少數,一般投資人都誤以為只要跟著專家照做,也可以像他們一樣賺到錢。很多達人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功,都是經過慘澹的輸贏,從失敗的經驗中得到一些啟發,那種煎熬與決斷是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的。如果有人初次進場就賺到錢,絕不是天賦異稟而是受到命運之神眷顧(簡言之你不是天才,只是運氣好);別妄想將別人成功的模式套用在自己身上,在下決策的瞬間,若無過往的經驗做支撐,是很容易在情勢轉移的過程中恐慌;當然,這也包含決策的草率導致判斷失準,或是因恐慌而將富饒之地(具價值資產)拱手讓人(低價殺出)。就「判斷」而言,教戰手冊所講述的僅是理論,而最好的判斷卻是一個自然的反射動作,一種無法言喻的直覺所造就的奇蹟(對一般人而言)。
在瞬息萬變的股市裡,無法複製別人成功的方法,僅可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賺錢的股票,何時賣只是賺多賺少而已;重要的是當套牢虧損的部位一直擴大,要如何處理才是智慧。如果股市的錢好賺,大家何必上班工作,聽起來好像有些差池,那我換個說法:在股市賺錢不難,但是要持續賺錢卻很難。從別人的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再經過市場的試煉不斷的調整修正,最後才可成就屬於自己的一套操作邏輯。
股票要賺錢必須遠離市場,別做時時盯盤的短線投資人,常勝將軍不會天天出征,而是掌握具勝算的機會浮現時才出手。在投機市場裡講的是「零和」,一方賺錢必有賴於另一方的虧損,所以佔多數的散戶往往是被坑殺的對象,就算是小有勝績也只能解釋為「被有計畫地培育」。
相對的,投資市場講求的是「共榮」,也就是藉由長期持有股份來分享企業成功的果實。將自己抽離市場找到有利的制高點(或說股價的低點),妥善運用資訊分析增加持股信心,對行情走勢非隨眾起舞而有獨特的見解,勝算將比其他散戶高出許多,甚至直逼中實戶;儘管資本不及大戶雄厚,只要思維理則與金字塔上層的人相近,就能脫離貧窮的深淵。
最後,請再試想:每天抽空做點功課,選幾檔價量不錯的股票,然後設定一個價位下單,隔天買到也好、沒買到也罷,如果有賺錢就設定一個價位賣掉。這樣的策略是否單純到令人不齒,卻反而賺到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