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一定有風險,既然無法避免,以下兩種作法供投資人參考運對:

一、直接迴避:

避開景氣循環、生物科技、電子等類股,該類股容易受到技術改變、產業法規調整而產生較大的波動。投資人若沒時間留意,便要考慮先將這些容易發生產業波動的類股排除在外。

二、部分承受:

就實務而言,最可行的作法是將投資部位分散在各種不同的產業上,然後將投資的注意力放在基本面財務數據上,而非寄託於技術線型而追高殺低、搶短。但投資人普遍習慣於採用重點投入的方式下注,如此可大幅減少需要判讀的資料量,為呼應前述風險分散的論點,索性將較少資金分散在其它不同類型的個股上。這樣的做法有兩項缺點:「過於集中投資造成大幅虧損可能性升高」與「低風險分散比重無法彌補巨額虧損」,其實這樣的風險因子只需要靜下心來用心思考就能察覺,只是一般投資人都便宜行事,捨近求遠罷了。

基本上,技術線型的選股切入方式雖然有不少信眾,但歷史證明該作法只能求短勝,但遇到大敗的機會卻超乎想像的高;基本面操作雖然沒有激情演出,卻始終能讓投資人在辛苦工作、業餘投資之間,享受到賺錢的喜悅,對未來充滿希望。儘管如此,基本面投資仍有許多不同的評價方式與其優缺點、關連與衝突性存在,投資人必須正視問題,並事先研擬對策作法,不能一味期待目前所使用的操作方式,都一定可以保證具某程度的獲利水準。

以個人而言,採用風險分散投資方式,將資金分成約5~10檔個股投入(視產業、企業研究深度與信度可適時調整購入檔數),每次投入金額不超過總資產的30%,分時、分批建立持有部位,避免單一個股判定失準,進而造成整體投資部位大幅度虧損。在此,我必須承認真實的投資行為絕非如此簡易,是經過縝密計算與評析,再藉由交叉比對與篩選,最後決定購買時機與價位等,礙於篇幅有限,且內容涉及商業機密,故簡述之。

最後強調,雖然上述分散投資是一種犧牲最大報酬率換取相對穩定的投資策略,藉由歷史經驗證實依舊可以創造出平均年複合超過6%以上的報酬率,故投資人何苦自尋煩惱,任由貪欲操控致淚灑金融市場。

arrow
arrow

    天國之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